拜讀了二月份的『親子天下』

「世界&視野」的國際趨勢篇中專訪澳洲情緒教育推手寶拉‧芭芮特<Paule Barrett>

談到情緒教育的七要訣,深切的點出了情緒教育的環節,

記錄下來提醒自己也與大家分享。<全文請自行閱讀親子天下專刊10>

 

芭芮特提出的情緒教育課程為:Friends  <好像提醒我們要與自己的情緒好好相處一樣~>

F是feeling,教小孩要認識自己的感覺,認識別人的感覺,然後去調整感覺,做自己感覺的主人。

R是relax,指的是放鬆,利用一個會讓自己很平靜的方式放鬆,和緩自己的情緒。看書、聽音樂、走入大自然等~不要看電視或打電腦,那樣大量的聲光刺激只會麻痺你的大腦~

I是I can do it,相信我做得到,教孩子把負面情緒轉換成正面情緒,並告訴自己我可以做到。用適齡的方式做各種練習。小孩可以玩遊戲,角色扮演,成人可以有互助團體。

E是explore solutions,探索解決事情的方法,教導孩子可以尋找支持團體,如何設定目標,如何尋找典範,不只靠他人協助,而是自己尋找化解情緒的方法。

N是Now reward yourself,現在獎勵自己,你已經做得很好了!在化解情緒的環節上,有時努力了許久可能沒有顯著的改善,沒關係,繼續加油,持續下去。告訴自己,肯定自己的努力。

D是Don't forgert pracitce,別忘了多練習。建立自尊,快樂跟自己,跟他人跟世界相處。

S是smlie and stay calm,最後是學會微笑,平靜面對世界與人生,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。

 

情緒教育中常提到要感受,要學習化解,但是很多時候是依賴他人,而不是主動尋找化解的技巧。

芭芮特不但提到學習探索解決事情的方法的重要,也提到適時獎勵自己,肯定自己的重要。

沒有人喜歡負面情緒,也沒有人能夠一直處在負面情緒中而肯定自己。

情緒教育包含的最初面向,除了認識瞭解自己之外,還有愛自己,建立自己的自尊與自信。這和自傲不一樣唷。你能夠愛自己,感覺到自己的情緒,也才能夠進一步去體會、瞭解他人的情緒與感受。所有的出發點和關鍵點,都是在自己的心和想法上。

 

相信自己做得到,肯定自己,我們不能掌握世界上會不會發生讓我們自己抓狂的事情,但是我們可以去思考,當發生這件讓人抓狂的事情時,我要如何才能不抓狂~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